2025年2月24日清晨6时45分,当大多数人仍沉睡于宁静之中,珠海科技学院的体育场已洋溢着热烈的氛围。在春寒料峭的空气中,体育科学学院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全体学生如同初升的朝阳,带着朝气蓬勃的精神齐聚操场。学院领导和辅导员们也亲临现场,他们的到来不仅是监督,更是陪伴,共同见证这一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时刻。这一刻,如同破晓的曙光,标志着新学期的开始。
在这个清晨,六百余名学生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,尽管寒风刺骨,他们却迈着坚定的步伐,开始了千米长跑的征程。这不仅是一次体能的挑战,更是意志的磨砺。每一步的迈出,都似乎在与寒冷的天气和自身的惰性作斗争,而学生们坚定的眼神和整齐的步伐彰显了他们战胜一切的决心。
“二十四节气鼓队”成为操场上一道独特且充满文化底蕴的风景线。激昂的鼓声如同春雷般响彻校园,回荡在每一个角落,仿佛唤醒了沉睡的大地,振奋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士气。将节气文化融入体院早操的方式,展现了学院在创新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方面的探索。节气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,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、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。当它与体育训练相结合时,不仅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,也能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,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,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。
整个早操活动中,三个年级的训练内容丰富多样,井然有序。广播体操、队列操练与节气鼓练习依次展开。广播体操展现了学生的协调性和纪律性;队列操练体现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纪律性;节气鼓练习则将传统文化与体育完美结合,展示了学院独特的教育理念。这一系列训练活动,深刻体现了学院“以体育德、以体育人”的育人理念。
林文弢院长强调:“早操不仅是专业素养的日常锤炼,更是意志品质的持久磨砺。学院将持续深化‘五育并举’,为学子未来投身社会筑牢身心根基。”这番话揭示了早操活动的深远意义。在当今社会,大学生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,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样重要。早操活动正是培养这些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。通过每天的早操,学生们能够逐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,提高身体素质,增强免疫力。在面对早操中的各种挑战时,如寒冷的天气、高强度的训练等,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锻炼。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、生活和工作中,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。
学院始终将学风建设作为重点工作,在新学期的早操活动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。学风建设如同春风化雨,滋润着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。在早操活动中,领导班子常态化参与晨练督导,辅导员全程跟班激励。这种自上而下的重视和参与,为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,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信号。在这样的氛围下,学生的出勤率与训练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。这一现象表明,当学院和教师对某项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参与其中时,学生们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。
从学生的角度来看,他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早操活动的意义。一位学生表示:“晨练已成为我们的‘开学第一课’,强健体魄的同时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,未来定以优异成绩回报母校的培养!”对学生们而言,晨练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锻炼,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洗礼。在晨练过程中,他们与同学们并肩作战,共同克服困难,这种集体的力量让他们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。这种凝聚力将转化为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动力,激励他们努力学习,积极向上,为了自己的未来,也为了回报母校的辛勤培养。
此次早操活动的意义远不止于此。它既是体育科学学院深化体教融合的生动实践,也为全国高校体育育人提供了创新样本。随着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的深入推进,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,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。体育科学学院的早操活动,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,为高校体育育人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例。通过将传统文化、思政教育、专业训练等多种元素融入到早操活动中,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,还培养了他们的文化素养、思想道德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。
体育科学学院将以此次早操活动为契机,持续以体育为抓手,不断探索创新体育育人的新模式和新方法。在未来的发展中,学院将致力于培育更多“文明其精神,野蛮其体魄”的时代新人。这些时代新人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、良好的身体素质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。他们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,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。在新时代的浪潮中,珠海科技学院的体育科学学院将继续发挥其积极的引领作用,不断推动高校体育育人事业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。
体育科学学院
二〇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